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夯实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保障
最近,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规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林业部门良好形象。
第一,要用底线思维修炼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学会底线思维,善于从最坏处着眼,从最基础着手,努力补齐短板。这种底线思维的方式很重要、很管用,凡事明确了底线,也就划出了红线。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就是为人们行为划出的底线,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滑出这个底线。我们的作风建设也应该有底线。从工作上讲,我们要明确基本要求、完成时限,并严格守住这个底线,而不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否则就会损害机关形象,影响事业发展,甚至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从廉政上讲,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就是底线,这既是不能碰的“高压线”,也是不能越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明确底线,守住红线,既是一种工作能力,也是一种作风修为,需要我们磨练意志,加强修养。
第二,要用实干精神推动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要求全党同志牢记在心的道理。目前,作风飘浮、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的问题在林业部门依然存在。开会发文是机关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如果搞成了文山会海,那就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形式主义。基层对此应接不暇,十分反感,意见很大。要下决心把文件、会议、活动、论坛的数量切实减下来,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着力在提高质量、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今后,凡是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搞调研、抓落实上,真正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形成讲实话、干实事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风气,用真抓实干的精神推动林业改革发展。
第三,要用公仆情怀服务群众。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林业是直接与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部门,大家更要有“食民俸禄,为民服务”的知恩图报思想,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想问题、做决策、上项目,要一贯地有益于基层、有益于群众。当前,林业政策不符合群众利益、管理手段不方便基层群众的地方依然不少,一些林区群众生活非常困难,需要各级林业部门提供更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方便,帮助他们通过发展林业增收致富。广大林业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
第四,要用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作为,勇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应该成为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品质。但是,推诿扯皮、踢来踢去、无所作为的现象在机关普遍存在,说到底是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样往往守不住阵地,端不住饭碗,站不稳立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把基本职责和本职工作都丢了。林业部门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都有法律赋予的明确职责,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决不能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躲着走,而是要迎难而上,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勇于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职责。
第五,要用优良传统力戒奢靡。革命战争年代,生活困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因为我们能够与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目前,经济发展了,财力增强了,生活改善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牢记“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的道理,坚决反对奢靡之风和铺张浪费。我们常说,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是林业部门的主要职责,那么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和行业本色。今后,一切活动都要严格控制、从简安排,下去调查研究,不准搞层层陪同,不准超标准接待,不准上高档菜肴,不准用公款送礼。尤其是林业干部职工要带头拒食野生动物,推动形成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社会风气。
第六,要用创新管理减少检查。目前,林业部门的检查核查名目繁多,交叉重复,少数人甚至利用检查核查之机吃拿卡要,对基层造成了很大负担,严重影响部门和干部的形象。这有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干部作风上的问题。为推动工作落实,适当的检查核查是必需的,但也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创新管理手段,提高检查成效。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整合检查核查项目、减少检查核查次数、改革检查核查办法的具体措施。凡是一次能解决的,就不要重复进行;凡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就不要多部门进行;凡是利用先进技术能解决的,就不要实地进行。同时,要千方百计减少各种评比表彰活动。
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全体务林人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推荐阅读:
赵树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党晓勇:勇当引领者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程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初步认识
陈宜明: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