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30日消息:12月底,广东肇庆市大旺高新区,在一片喧嚣热闹的气氛中,嘉美好肥料公司的高塔生产线拔地而起,宣告广东第15座高塔正式投产。
高塔造粒,这一曾经号称引领“复合肥产业新时代”的技术,如今早已遍地开花。在市场上,“好肥料高塔造”的观念仍大受追捧,高塔肥依然是主流产品。但是另一方面,对于高塔肥的缺陷,业内不乏悲观论调。越来越多的高塔肥将何去何从?
曾经的辉煌
山东史丹利公司可以说是国内高塔肥料的“开山鼻祖”。2004年,该公司应用并建成国内首套10万吨熔体塔式制高浓度尿基复合肥装置,这是上海化工研究院历时八年开发成功的世界一流高塔造粒装置。这一装置的投产,据称“一举缩短了我国复合肥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继史丹利之后,国内又一“吃螃蟹”的厂家是深圳芭田,从2004年至2007年,短短数年芭田公司相继在内蒙、江苏、广东、广西建成四座高塔,完成了全国市场的布局。
之后,国内高塔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广东为例,福利龙、拉多美、青上、大众……各大肥料企业相继建成高塔。高塔肥料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肥料市场对复合肥的需求在260到300万吨,保守估计的话,广东省本地企业生产的高塔肥占整个复合肥市场的30%左右,如果再加上省外和国外进口的高塔肥,那么可以占到广东整个复合肥市场的一半左右。
高塔肥料的魅力究竟在哪?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王德汉介绍,一是该技术可直接利用硝酸铵浓溶液生产复合肥,简化流程节约成本;二是生产的产品表面光滑圆润,合格率高,不结块易溶解。
容易溶解的特点,正是高塔肥料能在短时间内立于不败的主要原因。惠州中联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锦发说,高塔肥在广东等南方地区更受欢迎,因为当地不像北方一年就施几次肥,而是一年四季都用肥,而且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蔬菜、水果等作物都对高塔肥料有着强劲的需求。“作为经销商,我们也希望高塔建的越多越好,这样走货也更容易。”
当时,高塔也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制胜法宝。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永志认为,中国传统复合肥的产能已经有2亿吨,设计的产量有五六千万吨,自身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复合肥的需求。“生产高塔肥并不是开拓市场,而是要争夺已有的市场。”
而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若不建高塔,肥料根本卖不动,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上”。
质疑声渐起
前几年高塔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掩盖了其本身的一些不足。随着近年市场的稳定以及使用量的增加,其工艺技术上的一些短板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高塔肥料养分搭配的不合理。
王德汉认为,高塔肥含氮太高,不能像传统肥那样任何作物随意施用,不然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会加大。比如蔬菜适宜施用,而水稻和水果等,则应该多次少量施用,不宜一次性大量使用。然而,农民在实际使用上并不知情,依照按照传统肥料的方式施用,这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大。他还认为,以前传统的圆盘造粒等工艺,可以边生产边加入中微量元素,而高塔肥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产品中普遍缺乏中微量元素。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曹一平也担心,高塔肥中氮的含量比较高,如果农民不能掌握好使用方法,很大一部分氮将挥发到空气中或者流失在土壤里,造成浪费。
生产高塔肥过程中的高能耗也备受质疑。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副所长徐培智认为,传统生产工艺是从固体到固体,而高塔造粒则是从固体到液体,然后再到固体,在熔炼的过程中增耗了能量。
此外,生产高塔肥过程中,温度很高,而尿素遇到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很容易转化为缩二脲,而缩二脲对作物的破坏作用很大。广州市凯米瑞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爱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缩二脲的控制并不稳定。如果缩二脲含量过高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延缓作物生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甚至表示,由于高塔技术存在诸多不足,若不加以改进,“在几年内走向衰落”并不是危言耸听。
推荐阅读:
武汉大道示范路短亮灯 9成采用LED灯(图)
2010年农药行业盘点
今日国内尿素行情继续平稳运行
后市磷铵价格趋稳 节后市场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