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流派
在被问及自己被界定为台湾后现代浪潮下的现代主义领军人物这一话题时,姚仁喜先生表示自己在从事创作之时从未考虑过自己是属于什么流派,个性,喜好,对艺术的追求是自己恒久的动力;同时他相信建筑的可建成性,而不单单是艺术性;而且姚先生表示当时台湾的建筑理论及流派界定自身也不是很明了,受西方影响很大;所以对自己属于哪个主义持保留意见。姚先生表示可能自己所采用的建筑形式很容易让人们将他定义为现代主义,但他又表示自己与合理性则不同,他自身表现的出是一种Non-rational精神。
地域性与全球化
姚仁喜先生坚持相信一个建筑所在地方的地域性是设计的根本,设计围绕当地文化,场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形成建筑设计语言,同时他认为建筑地域性与全球性之间总是排斥的
建筑的感情包容性
在谈及大元事务所的作品中,尤其是新竹高铁站项目,设计总能给人一种感性的空间体验,姚先生表示建筑就是一个感情的容器,它是受人的感情支持的,而车站更是一个汇聚人类众多不同感情的建筑结构,人们在此迎接或离别,所以这个建筑空间的设计应该是对这些感情的良好回应。
缓慢的艺术
在被问及回首看去,台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设计发展如何的时候,姚先生用粗糙两个字来概括那个只求速度未求质量的年代,与现在国内快速建造发展非常类似。谈及此,姚先生谈到了他曾经接触过的缓慢的艺术,速度太快必然导致不精致,因此他建议大家应该慢下来,细细品味设计的过程。姚先生还笑着说道,可能是年纪大了,自己现在的风格也慢慢开始柔化,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几何线条冷峻分明了。
推荐阅读:
庞伟:景观设计“七宗罪”
朱祥明:上海世博公园总设计师
庞伟:景观是个玩意儿
王澍:做成让中国人“找到了家”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