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声:用我的技术,带富群众,建美家乡
产业越做越大的孙大学不满足于一人的发展和致富,他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他常说.“我是一个党员,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发家致富,现在我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我的技术,带富群众,建美家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孙大学积极将石斛、天麻等当地特有的中药材栽培技术传授给周边的村民,缺少种苗他帮他们代为培植,不懂技术他亲自上门教授,没有销路他为他们介绍客户,渐渐地,孙大学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虽然在采访过孙大学已在表示其实自己没有做什么,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可是在村民的口中,笔者却清晰地听到了他们对孙大学的感激之情。
村民孙运国告诉笔者,过去村里懂天麻种植的人不多,孙大学和他的父亲就挨家挨户的教大家窖天麻(种天麻),通过他们的传授,现在他家每年仅种植的天麻就能收入好几万元,“当初我家里住的是土房子,到处是外债,通过这些年的天麻栽培,我家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盖起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多亏了大学一家人,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高山铺村小介组伍耀先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2006年起瘫痪在床,丧失劳动能力。家中仅有妻子一个劳动力,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在校读书。为照顾伍耀先,妻子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入不敷出,只有靠借债生活。孙大学主动要求帮助他脱贫致富。经过与他共同商量后,决定由孙大学提供2000元的帮扶资金,种植药百合,并为其提供配套的技术。现在他家每年药百合的收入就有4000元。伍耀先的妻子逢人便说:“要不是孙大学,我到现在都只能维持温饱。正是有了他的帮助,我才能脱贫致富,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时刻想着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彪原先在孙大学的石斛基地里帮忙栽培石斛,现在他也在孙大学的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石斛栽培大棚。笔者前去采访的当天,李彪正在自己的大棚里忙着栽种试管苗。
蓬勃发展的石斛产业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笔者在孙大学的大棚里看到,正有不少工人在忙碌着,孙大学告诉记者,“在农村有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因为要照顾家人,没法出去打工,而石斛基地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就业机会,也能相应提高一点他们的收入。先这样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