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扩张 直到2005年东方园林接下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项目时,何巧女已经还清所有欠款,轻装上阵了。
其实这期间,她一直抵制了来自房地产的诱惑。何巧女有过这样的担心,万一东方园林上不了市,公司是不是要两条腿走路,一边做房地产,一边等着上市。她甚至为此搭建过专门的预备团队。从1997年到2000年,何巧女公司账上还有很多钱,放个4000万在房地产市场,每年追加1000万,三年内不是没有做起来的可能。
何巧女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事过境迁,当年那些曾背弃她的人也有人表示悔意,向她道歉。
此时的何巧女和她旗下的东方园林,已经开始考虑二次扩张的战略了—记者见到何巧女之前,她刚刚开完一个中层会,商议招兵买马的事宜。此前,东方园林刚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拿出200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为75名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何总还是非常慷慨的。”私下里,东方园林一位中层这样说。
丰厚的期权如同当年的上市蓝图一样令人热血沸腾,不同的是,当年急速扩张的教训已经让何巧女懂得了什么叫做“适度扩张”。
与此同时,她要人的眼光也放得更加长远和开阔,不仅是专业更加庞杂,国内、国外的专家和人才她都开始广为延揽。
从某一个园林作品变成一个城市的景观系统,这样的战略调整需要何巧女在人才架构上作出更多的补充,她已经开始广泛招揽一些国际大品牌的各类专业人员,景观专家、生态专家、城市规划的专家、历史文化专家、城市价值专家、区域产业专家、经济专家……她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帮助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游说这些国际型人才投奔东方园林的过程中,她一次又一次地说:“来中国吧,中国有你可以去实现的理想,你在中国成功了,等于你在全球都成功了。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国际问题,中国城市化如果探索出来一条路径,对全球经济发展都是有贡献的,在这个城市化的过程中,东方园林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推荐阅读:
赵海钧:创业铸就人生辉煌
王志兰:为了心中那片绿意
张汉基:难舍水杉情缘
施丽:生命与园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