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隈研吾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又来上海了。作为《安邸AD》艺术设计论坛嘉宾,他于9月27日下午举行了题为《建筑在自然》的演讲。
隈研吾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说起。地震中,绝大多数现代建筑都被摧毁,反而是悬挂在山崖上、木结构的三佛寺得以幸存。由此,他开始思考,对建筑而言,真正的结实是什么?用钢筋混凝土造出的房子并不意味着结实,真正的结实在于对“地点”的解读。了解建筑地点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将建筑与自然相契合,才能造出真正结实的建筑来。中国的窑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之后,隈研吾列举了大量建筑作品,如长城下的公社·竹屋、龟老山展望台等自己的代表作品。这些建筑均抛弃了钢筋水泥,而以木条、竹子、夯土、稻草甚至再生玻璃等为主要材料。而除了材料的自然,隈研吾建筑设计的另一条主线,是使用单一材料体重复、变化使用的结构搭建的方式,也是走自然路线。这背后的价值观正像他自己说的,“不去考虑机械或高科技的手法,而是选用传统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大师又列举了几个实验性项目,如形态记忆金属线、伞状结构体等等,以建筑结构的各种奇思妙想把自然进行到底。
隈研吾总结说,我的作品不同于现代城市建筑,总是处于过分理性的规划与秩序中,而是尝试着以无秩序的设计来消解建筑的存在感,使之成为“自然的建筑”。隈研吾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自于东方的传统文化,而“东方”理念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设计关键词。自己的任务就是将亚洲的设计在超越亚洲的环境中实现。
推荐阅读:
夏宝龙:打造森林浙江 推进两美建设
李谢恩:恩龙情 绿色梦
潘家华:推进城镇化需发挥市场作用
陈秉钊:从生态的原则来选择城市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