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姑打扮成贵妇是个笑话
谈小城镇建设
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南方日报:中国城镇化之路已走过30余年,期间经历了从支持小城镇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如何在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刘太格:首先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重视规划,而且你们谈的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我看到过去中国讲的城市规划,着重在大城市,其实如果能把乡镇或者中小城市的问题处理好,大城市就不需要无止境地扩大,规模可能会控制得好些。
我觉得你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大城市跟周围的中小城市、跟乡镇产生怎样一种关系?交通上要怎么处理,每个城镇的配套要跟大城市怎样产生关系?比如说,城市布局方面,这些年大城市不断膨胀,交通、环境不堪重负,但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镇的发展动力似乎不足。这方面要努力。
欧洲的中小城市或者乡镇都有它的特色。尤其是法国,他们不单单是乡镇景观有特色,每个地方的烹调乳酪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其实中国同样有这个条件,你们每个镇的传统建筑都略有区别,尤其是岭南与福建的,跟北方是非常明显不一样。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变成一个很富裕的国家,那时候就要考虑享受、考虑文化、考虑寻根等等。所以,现在乡镇的这些东西,要把它保留好。
南方日报:如何构建更合理科学的城市布局?
刘太格:大城市的吸引力不可否认。不过即使你把它规划得非常完善、管理得非常完善,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密度比较高、生活压力比较大、城市跟自然环境的距离比较远。有些人不喜欢这种生活,就跑到中小城市去。比如伦敦,它周围的剑桥、牛津是中小城市,都很优美的,所以可以在那边住、在那边工作、在那边生活,偶尔需要大城市的配套,才坐火车到伦敦去。
所以我刚才强调你们的城乡统筹,一定要把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建设好,交通搞好,配套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它的魅力是跟大城市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有个通病,大城市有什么,很多小城镇也要复制什么。比如一个乡镇也要起一个五十层高的写字楼。首先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第二你就没有扬长避短。所以我对中国的朋友说,你们中小城市要做到大城市做不到的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不盖高楼是不可能的,因为地价这么贵。但小城镇不盖高楼是绝对可能的,你要让大城市那些人一来到这里就觉得很羡慕:我们要是有这样的环境就好了。所以它各有各的魅力,大城市有它的经济活力和聚集优势,中小城市有环境的优势。我很担心目前中国一些中小城镇都想模仿大城市的倾向。
我认为,城市跟人是一样的,是有“身份”的,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城市银河”由“星座城市”组成
谈城市“身份”
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
南方日报:如何从制度上来引导,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刘太格:在规划层面,首先要编制出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相应的,公共资源不能过度支持大城市,国家和省级在资金配置、财税政策、金融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向中小城市、城镇倾斜,提高就业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与此同时,中小城镇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密度从高、中、低要有所分别,我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定个政策、标准;第二,每个地方交通要搞好,因为交通一方便他们就不会觉得乡镇太远;第三,每个地方应该尽量把配套做得尽善尽美,同时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要把它保留下来,包括老建筑、自然环境等。
南方日报:对于当前中国在推动的城镇化,从规划的技术层面,你还有哪些建议?
刘太格:我发现很多城市有几件事没有搞清楚。比如快速路的概念不很强;第二就是交通与商业的关系,不是很清楚;第三就是卫星镇里面配套要做得尽善尽美,减少交通必要性。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此外,城市的“身份”不是很清晰。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城市的规划就如同一部交响乐,“独唱”太多就会很混乱,所以,城市中的背景建筑最好是统一、连贯的。而像巴黎那样在大的框架下,根据时代变化来不断在细节上调整,在持续上百年后,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规划的典范。
对于一个大的区域来说,可以按照城市功能,进而将其规划成一个“城市银河”,而“城市银河”则是由“星座城市”组成,每个“星座城市”有2000—-3000万人口,向下分支会有3到6个300—5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有3到6个兄弟,都能独立成为一个小“家庭”。我们把每个城市都看成是“家庭”,一定数量的“家庭”形成一个大家庭,即“星座城市”,每个大家庭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家族,即“城市银河”。
通过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划方案,能够从基础框架上给一个城市定调,同时也会解决现在诸多城市功能重叠的现象,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片区实际上就是卫星镇,它底下是小区,所以我住在小区,我要买肥皂,我就在小区中心买;我要买电视,我到卫星镇中心;我要名表,可能到片区中心;我要买古董,可能到中央商务区去,这样每个地块我们尽量给它配套足够。就比如长三角除了上海这个中心,还有五六个重要城市,每个城市是一个“星座”,每个“星座”底下有“月亮”、有“星星”—就是那些卫星镇等。
另外城市细胞与细胞之间都要有绿化带。好像新加坡,每个片区和片区之间都有绿化带;在片区下的卫星镇之间,也有绿化带;小区与小区之间也有绿化带。
推荐阅读:
何巧女:将生态及环境保护与风景园林相结合
钟志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孙哲:苗木容器化栽培是趋势
王玉锁:创新机制 激发生态城市创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