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访谈 > 详情
详情

杨光:艺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个人简介:

杨光,男,1974年出生于广东潮安,成长生活于深圳。作为深圳本地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潜心10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持之以恒地创作雕塑作品,其作品多次在深圳以及全国重要展览中展出。

记者:你为什么会对生态雕塑感兴趣?

杨光:我不是有意从事生态雕塑的,甚至一开始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生态雕塑。我童年生活的村庄曾经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有一棵大榕树,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河里游泳。可是多年后,当我再回到那里,村里建起了不锈钢厂,河水已经变色发臭了,大榕树也枯萎了,河边的水泥地上扔满了垃圾,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回到乡下了。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促使我关注生态问题,后来产生了新盆景系列。

记者:很多人对生态雕塑还很陌生,生态雕塑与传统雕塑有什么不同?

杨光:与传统雕塑比较,生态雕塑最大的优势是在材料上的区别。生态雕塑的主要媒介有植物、水、冰、沙、石、木、盐、泥土甚至阳光和风,利用这些媒介做成的生态雕塑有的会随着季节变化、生长、消融,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解。另外,它强调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日常被抛弃的物质材料常常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艺术的材料。传统的雕塑材料主要以金属、石材、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这些材料在开采时将对自然和环境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

人类早期的雕塑存在于山野、自然中的祭祀场所中,这时期的雕塑多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当雕塑艺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纯粹的时候,它离自然越来越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的认识,雕塑开始回归自然,“走向自然生态”是当今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也是人类开始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现。

记者:你是怎么想到要用电子废弃物做雕塑的?

杨光:我一直对材料比较敏感,日常的东西,一旦换了材料,就会让人有陌生感,会引发人们的思考。2006年参加过“界内界外”展览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关于材料的问题。有一天,在打开主机修电脑的时候,我看到那些复杂的电路板,忽然就有了这个想法。我觉得这种材料很有现代感,想能不能把这种材料用于雕塑。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把这些电路板做得这么精致?

杨光:我进行了很多尝试,一开始是拼贴,后来采用了编织的方法。我觉得美丽的东西都是有欺骗性的,这就好像我们今天面临的现代化问题,人们可能看不到背后的隐忧。我希望人们看到美丽背后隐藏的东西。

推荐阅读:

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刘太格:城市规划要用利益说话

孙扎根:打造智慧林业 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

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飞抵意大利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