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农药工业是在仿制国外品种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农药的创新研究经历了仿制、仿创结合及自主创新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网11月13日消息: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农药工业是在仿制国外品种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农药的创新研究经历了仿制、仿创结合及自主创新几个阶段。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新农药创制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突破,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农药创制研究者在新农药的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农药靶标的发现、作用机制的研究、新农药先导发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在我国新农药创制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引导农药工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格局正在形成,技术创新活动由国家行为转向企业行为的基础正在确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先后产业化了一批有机氯、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随着有机汞、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的负面效应凸显,国家先后逐渐对部分农药品种进行了“减产和禁用”。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品种,经过我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扎实的工作,发现了诸如乙基大蒜素、井冈霉素等品种,20世纪70年初,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先生等人研究和产业化多菌灵,并在小麦赤霉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期间,国内先后仿制了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等有机磷品种,研发了如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等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一系列三唑类杀菌剂也陆续产业化,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专利法历经多次修改,给我国农药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促成了我国农药的创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速了我国由以仿为主、仿创并举向自主创新迈进的新时期的到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九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北、南两个农药创制(工程)中心,形成了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南开大学为主的北方中心和以江苏、湖南、浙江、上海院所为主的南方中心;共形成了六个农药创制基地,并支持了一些其他有研发能力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40余家企业建立农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间试验车间或产业化示范企业。随后的“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国家都将农药创制、科技攻关和“十一五”及“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列为重要课题,加之国家“863”“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持续大力支持,我国农药新品种的研发和关键技术开发工作出现了扎扎实实又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现了一批创新品种、关键技术以及新农药的创制研究理论。
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和项目,研发出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和产品。我国的新化合物合成能力已达到3万个/年,筛选能力达到6万个/年。创制出毒氟磷、丁香菌酯、氰烯菌酯、氟吗啉、丁吡吗啉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高效新农药品种获得登记。
我国农药产业化研究和田间应用技术进展显著,如贵州大学等通过无溶剂催化合成,建成了年产200吨原粉生产装置,总收率达80%,纯度98%,实现了我国第一个仿生合成的植物免疫激活抗病毒新农药毒氟磷的节能减排和清洁化生产。同时以毒氟磷为核心,构建了种子处理、健身栽培和大田虫病药物协调使用的全程免疫防控的技术,并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解决了农作物病毒病防控重大难题,防治效果和增收节支效果突出,该研究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创制开发的杀螨剂乙唑螨腈、湖北省农科院创制开发的大黄素甲醚、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氰烯菌酯、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开发的噻唑锌等新农药,在产业化生产和田间应用上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由科技攻关和技术支撑项目取得登记证的创制品种已有40余个。创制新品种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药工业的整体水平。
推荐阅读:
明年起 这4种农药将全面禁用
日本揭秘植物虫害信息传递系统 有助研发新型环保农药
武汉:市民路遇园林工人洒农药被喷全身
云南农药使用商品量达5万吨 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刻不容缓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