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源头管控,规范农药经营。零差价供应点按“统一标识、数字化管理”原则设置。每瓶农药均有商品条码,通过扫码即可生成“药名、价格、防治类型”等信息,依托“农资智能化监管系统”平台,建立农药销售台账,记录购买农户信息,实时监管农药流向,完善农药追溯体系。对超大量购买的用户,及时提出预警,有效避免多用或滥用农药的现象,实现源头管控……
中国园林网6月26日消息:自去年我县推出“基本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价供应工作”制度以来,农药流向跟踪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药害事故,全县8万多农户都能享受农药零差价供应带来的实惠,被农户誉为“精准惠农的好政策”。
我县农药零差价供应,突出制度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降低用药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基本农药覆盖粮食、茶叶、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通过集中竞价采购,确保农药质量,价格也略低于周边县市。以往一亩水稻农药成本在100—140元之间,实施零差价供应后,用药成本下降8%以上。
强化源头管控,规范农药经营。零差价供应点按“统一标识、数字化管理”原则设置。每瓶农药均有商品条码,通过扫码即可生成“药名、价格、防治类型”等信息,依托“农资智能化监管系统”平台,建立农药销售台账,记录购买农户信息,实时监管农药流向,完善农药追溯体系。对超大量购买的用户,及时提出预警,有效避免多用或滥用农药的现象,实现源头管控。
推进农药减量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供销总社根据上年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特点和疫情发生规律,编制农药采购目录,报县农业局审核备案,并邀请农业专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严格资格评审,建立生产厂家和供应商诚信手册,纳入黑名单的不能进入投标,从源头上把控农药质量,杜绝“两高”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我县市场,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挥主渠道作用,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据统计,2016年我县全年零差价农药销售量达到220吨,占年销售总量40%左右,供销总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农资智能化监管系统”推出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预报和科学合理用药,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
此外,开展农药零差价供应,须坚持几项基本原则。一要及时更新农药品种,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二要创新服务方式,适应农业小规模与产业化经营共存现状;三要合理设置经营网点,方便农户购买。为进一步做好农药零差价供应,今年我县对农药采购目录进行重大调整,农药品种从24个扩大到36个。同时推出多项优惠服务措施,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凭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购买基本农药,可享受送货上门和农技指导服务。
实施农药零差价供应,给我县农资市场带来了新变化,农药经营秩序更加规范,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被挡在门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上了一道安全“闸门”。
推荐阅读:
未来全球农药热点消费地区盘点
修订后《农药管理条例》于6月1日起施行
琼海:农户现场观摩低毒生物农药应用
义乌:网购的杀虫剂可能是假农药
(来源:武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