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30日消息:街边随处可见的路灯柱有望成为北京充电设施布局提速的突破口。近日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获悉,本市2014年将开展路灯充电桩研制及试点应用。这不仅能降低单独新建充电桩的成本,更能破解城区土地成本高昂汽车充电站建设空间资源短缺的困境。
在北辰亚运村车市月度信息发布会和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论坛上,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透露,积极推进新型充电桩研制及应用是北京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路灯充电桩、太阳能充电设施、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立体停车充电设施等。
数据显示,除大约500个私人充电桩外,本市已建成3000多个专用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但真正面向公众开放的充电桩仅占一成左右,尤其在中心城区电动车几乎无处充电,这成为抑制消费者纯电动汽车购买热情的最主要因素。刚刚进行的北京第三轮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申请人数再次低于计划配置指标,而前两轮获得新能源购车资质的消费者也大部分还在观望犹豫。
北京华商三优副总经理陈强表示,路灯柱交流充电的模式只是应用场景变化而已,技术难度并不大,一旦试验成功,将对充电设施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华商三优已经在路灯充电桩方面做过相关试验和研发,实际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改变路灯统一开关的模式,将计划作为充电桩的路灯进行电路分离改造,这在技术上有一定要求,更需要多方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