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8月10日消息:茶余饭后到小区的健身器材上练练手,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然而健身器材长期在户外自然折损,加之平时人为损坏,管理不够及时等因素,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8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小区发现,公共健身器材无专人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健身器材甚至“带病上岗”。
“带伤”健身器材真不少
8日上午,在市区开源路附近的海天花园,小区内几名居民正在健身器材处锻炼。“仅有的七八个健身器材有一半都损坏了,能用的不多。”居民王女士指着一处跷跷板说。记者看到,跷跷板下面的一根铁柱已经断裂;旁边的扭腰器踏板残缺不全,中间的支架也已经被拆掉;健骑器的座位和脚蹬也都不翼而飞……
“有的器材锻炼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家住清泉小区的朱先生说,他在小区住了七八年了,这几年只见有补充的新器材,但是很少见到对旧器材的维护管理。残旧的器材动起来噪音刺耳,而且容易在使用时受伤,希望能尽快对“残废”的健身器材进行维护修理。
有人安装缺人维护
据了解,全市很多小区都配备了室外健身器材,但维护却跟不上,以至于很多小区的健身器材都是“缺胳膊少腿”,居民无法放心使用。
8日上午,临沂市清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由于小区建设时间较早,而物业并不是一直负责该小区,所以关于健身器材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对于损坏的器材,我们会安排人员修理的。”该工作人员说。
临沂市体育局一名石姓负责人表示,目前小区户外健身器材,一部分是小区自己购买建设的,绝大多数都是临沂市体育系统出资建设的,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由该社区负责。“多数健身器材的保质期是一年,一年以内出现质量问题由厂家负责,之后由该社区负责。不过很多社区都没有专门管理维护的人员。”
“受伤”器材盼“治疗”
市区金雀山路一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造成公共健身器材损坏严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自然折损。小区器材多是在户外,长期风吹雨淋,加之很多小区人多器材少,使用频率高,导致了器材的损坏。另一个是人为破坏。有的居民使用时不爱惜,甚至有人抱着“发泄”的心理不当使用器材,导致器材损坏。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利用小区健身器材锻炼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健身方式,器材的完整还是要靠小区内每一位居民的努力。
推荐阅读:
许昌魏都区普通垃圾桶“变身”垃圾屋
佛山市:小区水景缺水成为摆设
鹤壁淇水乐园音乐喷泉通过验收(图)
咸宁:彩色激光音乐喷泉将于9月中旬完工
(来源:琅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