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2月7日消息:兰州是丝路文化、黄土高原文化、青藏高原文化、黄河文化的交汇处。黄河文化作为兰州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兰州黄河石是展现兰州黄河文化的重要舞台。
黄河石现知最早的文字记载见宋代杜绾著《云林石谱》:“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间于群石中得真玉璞,外有黄络。又有如物像墨青者,极温润,可试金。”明清时,兰州一带黄河奇石收藏者就不少,现存于兰州隍庙被清人称为“青玉黄玉宝光夺目”的两块巨石,便是明代兰州石迷采运来的黄河观赏奇石。兰州黄河石质硬色美、形纹俱佳,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且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独具风格,它生命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叫人过目难忘。近年来,兰州黄河石收藏和把玩者剧增,其规模其成果其影响蔚为壮观,形成黄河石文化热。
雄浑大气的自然美
兰州黄河石因其黄河赋予的自然美成为黄河文化的天然载体。在黄河这位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艺术巨匠的鬼斧神工之下,黄河石在浊水激流下久经磨砺,逐渐形成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纹美丽、色彩斑斓的天然奇石,有着其他任何河流里的石头都不具有的鲜明特色,天工独塑,大璞不雕。古往今来,多少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未曾状写、塑造出的大漠山川、北地风情与书法文字;多少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未曾最后破译的生命进化、岩层构造与地球演变等图文符号,都无所不包地凝固在一块块黄河石上。由此,黄河石被誉为“永不消磨的天然画典,引人入胜的神秘诗篇,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人们浓厚的审美情趣在天然奇石上得到寄托和体现,让无数爱石者趋之若鹜。
内涵丰富的性格美
名人说黄河石天然呈画,人人可以读赏,赏之愈久,趣味愈浓。美学家称黄河石为“黄河魂石”。文学家把黄河石誉为“华夏一绝”。的确,与其他河流的石头相比,兰州黄河石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石形硕大,图纹流畅,石质坚密,颜色古朴,文化内涵丰富。大家在津津乐道黄河石这些不可比拟的美学价值之时,绝对不会想到,黄河石的动人之美,恰恰来自千万年间水深火热粉身碎骨的四重劫难之中。蕴有阳刚之气的雄浑美。黄河石形体粗犷雄浑,画面构图奔放,凝聚着黄土高原豪放壮美的气韵,承袭了黄河源头的文化基因,既显示西部高原坦荡厚重的博大与雄沉,又张扬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它独特的性格充分体现一种阳刚之气的雄浑美。
千锤百炼的风采美
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块上好的黄河石精品,竟要经过千万年间的磨难,才可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收藏家的厅堂。一是黄河石形成之初,地心深处的岩浆必须经受千度万度高温的地火熔炼,才能融合各种各样的矿物成份,构成异彩缤纷的美丽图纹;二是沸腾的岩浆在地壳的挤压作用下自地心深处奔涌喷发,可称为地出。冷却凝固后形成岩石,又遭到电闪雷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撕烈劈砍被分割成块,方去接受河水的洗礼;三是黄河石冲入河道,须经上千米落差形成的巨大漩涡与粗沙浊水的冲击,千百万年来来回回摧枯拉朽洗心革面的洗磨,才能冲刷滚打出万般图纹与形态;四是因为受水的洗磨作用最大,慢慢地逐渐成形之后,还被深深埋入河底沉沙之中。经过千万年的耐得住寂寞的修心养性,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养就妙趣天成之灵性。只有历经四劫不残不裂且有形有色的黄河石才算得上功德圆满,才有可能等待千万年一遇的难得机会。正应了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含蓄幽远的朦胧美
兰州黄河奇石画面构图朦胧,以泼墨写意风格为典型。虚实相间、时隐时现,隐约而传神,留给观赏者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起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移步换境,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艺术效果。黄河石的朦胧美,正是黄河本身磅礴大气浩荡混沌审美特征的自然写照,深层意蕴与西部地域苍茫雄阔的审美意识相契合。它通身流露出的亲情、自然、质朴,让这种朦胧的感觉更拓宽了想象的空间。你不论是身居底层的百姓,还是高就于仕途中的官员,每当你郁闷难耐之时,只要走近它并望上一眼,体内顿时就有舒畅之感。它不假仁假义,更不见异思迁,无论在何时何地,它总是用自己那圆润的身躯和真诚的心接纳你,并耐心地倾听你心灵的泣诉。当你闭上双眼,平心静气地意守着黄河石的画面,会逐渐地体尝到有一种宛如母爱的暖流慢慢走遍全身,仿佛甘泉沁过五脏六腑,既清新又心旷神怡。
异彩纷呈的形态美
兰州黄河石式样繁多,形体大小不等,有的宜远观,有的宜近看,还有远观近看各有其味。一石一典故、一石一故事、一石世界、一石一物、一石一景、一石一意蕴。包罗万象,变幻无常,多层次,多主题地反映了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尤其是画面石,内容丰富,意境深邃。圆形、椭圆形、圆柱形、三角形、方形和诸多几何形。这些自然形状,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美。这类象形石,不施斧凿,圆浑敦厚,自然天成,线型流畅,端庄顺和,形状多样。其实这些变化是石表色彩花纹的组合变化,许多石纹之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天然的画面,诸如山水、风光、飞禽走兽、古今人物等,都是通过石纹色彩的组合变化而变化的。这些变化,虽然取决于形成奇石的原石质的矿物成分和结构以及原石内的特殊纹理构造,但是如果没有后期的磨练,演化改造,也不可能成为今日人们观赏的奇石。这些变化完全是自然造化,完全是黄河母亲恩赐而为。它使兰州黄河石的画面或以意境胜,或以象形胜,使赏石者为之赞叹不止。
色调古雅的凝重美
兰州黄河石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基本色彩组合构图,画面尤以土黄,赭红,黑白为主调。对比简洁,色调明快,朴素清新,不争俏丽。整体色彩古朴典雅更沉稳凝重,恰与西部地域的自然色彩十分吻合,又与黄河上游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图纹颜色几乎一模一样,透着一股质朴美感。与西北火辣辣的太阳、赤裸裸的黄土和人们张显的个性相比,黄河石更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如一的内敛和含蓄,给人一种凝重的美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兰州黄河石包容了世间万物万象,除了具有灵动雄浑、沉稳朴拙、色彩斑斓、坚硬细腻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邃、广博的文化历史内涵,这才是黄河石真正的观赏价值所在,激起美的冲动和联想,给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和启迪,从而去领略和细品它的内涵和思想意蕴,让人进入到一个自然的艺术境界。
兰州黄河石文化活动的意义,目前已不局限于单纯的传统的石藏和石玩的范畴,它除了艺术审美的价值而外,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更为重要的社会效益。港澳、日本及东南亚一带人十分喜欢风格独特的黄河石,有的交易价格达到数千元,在香港曾创下过一件石品2万港元的纪录。2007年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一行人来到兰州小西湖公园,在黄河奇石展览台的前面,胡总书记停下了脚步,仔细地看了每一件石头,看完后胡总书记说:“这是甘肃的瑰宝,收藏的石头很好,不简单,了不起。”2008年,以奥运为主题兰州黄河石走进了北京举办世界奥林匹克博览会。“金燕”(福娃)、“藏羚羊”(福娃)、古奥运圣火、中国印等奥运吉祥物,奥运会会标纹理清晰,惟妙惟肖。在这之前,这组名为“奥运吉祥” 图案各异的奥运石头引起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注意,尤其是一块名为“鸟巢”的石头,长约60公分,高约45公分,宽约35公分,重达150多公斤,因其图案酷似奥运场馆鸟巢而引得大家赞不绝口。近年来,黄河石多次在东莞、桂林、北京、大连等地举办石展,大大提升了兰州黄河石的知名度。
“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藐视,唯有黄河不能藐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开垦耕种,建家立园,繁衍生息。黄河从横空出世的青藏高原滚滚而下,穿越神秘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漠漠荒原,带着华夏五千年久远的深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朦胧、磅礴大气的凝重、秦砖汉瓦的质朴一路奔入东海。这种文化绵延数千里,历经数千年,都在兰州黄河奇石上体现了出来。因此,黄河不但孕育了黄皮肤的中华儿女,而且也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兰州黄河奇石,叫我们今天能够零距离地去感悟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获取童话般的美丽,产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大境界。
推荐阅读:
雷力海藻肥套餐在非洲菊抗重茬上的试验示范
寿光市园林处引进新式除雪机
多种木塑材料生产的园林小品欣赏(图)
多功能指路牌“点亮”淮南街头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