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两岸绿树婆娑,河面碧波荡漾,经过3年多持之以恒地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无锡市锡山区被列入重点修复范围的680多条(个)河塘湖泊已相继完成修复工作。
中国园林资材网8月18日消息: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两岸绿树婆娑,河面碧波荡漾,经过3年多持之以恒地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无锡市锡山区被列入重点修复范围的680多条(个)河塘湖泊已相继完成修复工作。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生态秘方”,这些河道基本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均保持“水清岸绿”的原生态面貌。
据悉,自2008年起,锡山区相继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根据河塘湖泊的不同特点,采用工程改造与生物净化技术相结合、治污与造景以及防洪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创造出能让河道保持“呼吸畅通”的“生态秘方”。
锡山区的景观河道里,在正常水位之下,一般每间隔3米至4米就建有一处用石块、树桩等做成的鱼巢,不少鱼虾在巢穴内外穿梭游弋。据介绍,当初在修复水环境时,为鱼虾专门建设近千个这样的“标准间”,使不少河道鱼虾繁殖很快,数量越来越多,也就更能有效地抑制河道的富营养化,原来浑浊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澈。
能让鱼虾入住“标准间”并不容易。由于国内建设河道护堤的材料大多采用混凝土,导致河堤表面“一平到底”,密不透气,令鱼虾难以安身,而且造价也高。锡山区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除在水中栽种相关水生植物外,还注重建设多种生态型护岸,破解“呼吸”不畅的难题。目前,在所有修复过的河道中,已大多垒放形态各异的石块、不易腐烂的树桩等,为鱼虾打造理想的安家之处。
如今,锡山区内八成以上的河道,河床变深、河水变清、河景变美,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河道的生态能力。
推荐阅读:
废玻璃制环保轻石大有可为 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雨季用药如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木塑材料制作的别致的园林小品(图)
天津公园推广节水灌溉效果显著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