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资讯详情

新型肥料成“新宠”理性发展方能走远

来源: 金农网 作者: 日期: 2011/3/1 14:46:10
近些年,缓释肥、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态肥、多肽尿素等新型肥料成了我国化肥市场的一个个亮点,也成了经销商和农民的新宠,我国新型肥料产业无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期,新型肥料企业在崛起,传统肥料企业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并通过发展新型肥料不断提升,实现超越发展。为探讨已然成为市场新宠的新型肥料产业化如何健康发展,在研发和推广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廖宗文也认为,一些功能型肥料具有传统化肥所没有的保水、防病和对农艺性状的调控等新功能。而改良的新技术又使得肥料生产上具有原料来源广、加工条件温和、节能节支等优点,其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都要优于传统化肥。

不仅如此,业内专家还表示,发展新型肥料需要多角度创新,除另辟领域开发具有新功能的新型肥料外,对现有传统肥料的改良也应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张福锁就提出,虽然我国肥料行业发展快速但产品创制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农民投入不断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据测算,目前复混肥产品多达3万多个,但其中只有3%左右的产品符合土壤和作物需要,盲目发展的复混肥每年浪费的养分价值大约有268亿元。

对此,高祥照大力呼吁,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致力于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良现有的复合(混)肥产品,从产品内涵上,从养分形态和含量的科学配比上以及从肥料剂型上着手,搞好市场调研,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此外,他还建议,有好肥料和能够用好肥料同样重要,要想真正提高肥料利用率,从根本上做到不浪费,还需要有科学的施肥方法,因此还应该多给农民提供农化服务,多做培训,多管齐下方能作到治标又治本。

此外,专家还提醒企业在选择研发新型产品时,要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关注那些能够持续发展有生命力的产品,首先要对产品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另外要切合市场需求。

发展建议:准确界定肥料种类 鼓励扶持优势企业

新型肥料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推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业内专家表示,要想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理性。在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产业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新型肥料市场还尚不完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新平就提出,目前新型肥料的标准和概念模糊,由于现在只要不是传统肥料就是新型肥料,在肥料种类划分上也没有明确标准,市场上产品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同时也给一些炒作概念、借助新型肥料的噱头坑农害农的不法厂家带来可乘之机。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极大地伤害了有实力企业研发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发展。他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将大家常接触到的几大类肥料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制定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此外,一些企业对于新型肥料研发还带有一定盲目性。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说:“这具体表现在新型肥料研发几乎成为化肥行业‘全民运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条件开发新产品,此外,在新型肥料产品推广方面,企业也往往缺少针对性,过分夸大宣传,将新型肥料当作包治百病的 ‘灵丹妙药’”。他强调说,虽然很多企业对于新型肥料研发投入都不遗余力,有些企业每年都拿出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来进行新产品开发,但并不能起到很好效果。事实上,在所有生产新型肥料的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真正有实力进行新产品研发的,这和目前国内科研力量的短缺也有很大关系。而研发出来的新型肥料产品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所有作物,在推广时,应该考虑到肥料施用的适用范围和投入产出比。

专家呼吁,推进新型肥料产业发展需要科研部门和肥料行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国家在具体政策上给予支持。譬如加大科研投入,壮大研发人员队伍,在宏观上能够指导新型肥料研发的方向,同时从政策上鼓励扶持一些优势企业,帮助他们从产品标准、质量安全、价格方面能够起到标杆作用,最好还能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增强企业自律,加深行业交流,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无论如何,现阶段我国农业形势的变化已经新型肥料带来了更多机遇,为更好地推动新型肥料产业科学发展,搭建畅通产销平台,3月15-18日,中国农资传媒将偕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将提供良好的对外贸易平台,同时还将搭建起国际国内生产与流通对话的桥梁。结合我国新型肥料产业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对接,以及生产优势与流通优势的对接等问题,深度探讨市场未来发展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平衡之道。
 

推荐阅读:

几十元花盆用完当废品 废旧花盆遭遇回收难

宜宾:高县农药入市先领“证”

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荣膺首批国家级试验园区

大连:钢骨架雕塑“一滴血”重达150吨

(来源:金农网)

编辑:张晓艳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