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有城市雕塑中不乏凸显城市地域特点与历史文脉的优秀之作,但由于分布零散、难成气候,无法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与城市主题特色。
同时,今天的城市雕塑从创作理念、雕塑材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我市的城市雕塑仍然是写实性雕塑与一般性的抽象雕塑为主,难以展现开放、前沿、包容、时尚的城市内涵与时代风貌。
譬如,2008年,北京抓住奥运举办的契机,编制了奥运场馆、公园和重要地段的雕塑规划,在奥运场馆、公园新建雕塑100多件,凸显了奥运理念和中国特色,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上海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和2010世博举办地,2006-2009年,上海新建城市雕塑500余座,其中,一批雕塑在“全国年度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评选中荣获大奖或优秀奖。
在城市雕塑建设上,我市该如何迎头赶上?
统一规划、拓宽投资渠道、公众参与
全国城雕委规定,“城市雕塑应根据城市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总体规划和建设计划,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雕塑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
但是我市城市雕塑工作一直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雕塑建设也鲜有办理规划报批手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急于求成,城市雕塑往往由建设单位各行其是,形成了布局散乱、结构失衡的现状;一些城市雕塑还存在选址不当、主题不突出、体量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缺少稳定的经费与投资渠道,这是制约我市城市雕塑发展的瓶颈。”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称。
据了解,法国、日本、美国,以及我国一些雕塑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完善的公共艺术投资政策。“百分比艺术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即在公共建设经费中提出1%,作为艺术建设资金。美国有30个州暨地区通过立法,确立了此项制度。我国上海、广州、深圳等市近年来也实行了类似的办法。上海市除了市财政每年为城市雕塑拨款500万元以外,还制定政策扶持城市雕塑建设。
而目前我市城市雕塑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少量的社会资金。由于没有强制性的法规制度,资金投入常常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形成稳定的经费与投资渠道。城市雕塑建设资金的随机性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认为,城市雕塑既然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那么公众的参与就显得很重要,因此需要一个艺术家、公众与决策层共同参与、有机协作的运作机制。
“缺乏公众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雕塑创作的自由度与艺术家的创作空间,致使城市雕塑的创作理念、风格与表现形式都受到诸多局限,影响了雕塑作品整体艺术水准的提升,同时也难以获得广大市民的真正认同与共鸣。”王鸣剑说。
未来两年,我市将新建100个高规格的雕塑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建议将城市雕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在前期城市雕塑布点规划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市还将编制《重庆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和《区域城市雕塑规划》,以指导城市雕塑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介绍,根据市政府规划,未来两年,我市将新建100个高规格的雕塑。其中,10个重大主题,20个重点主题,70个一般主题。这100个雕塑主题作为未来两年我市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将重点反映我市历史人文、红色经典、市民生活、时代精神。
其中,今年将首批启动雕塑主题建设50个。有关部门已通过国际、国内和市内三个层面的征集方式,共收到来自美国、日本及国内14个省市71名知名雕塑家121件作品,以及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三所高校雕塑艺术家创作的142件作品。
推荐阅读:
街头景观小品很给力 原是新潮“大花盆”(图)
我国微生物农药后劲十足
2011年值得期待的几种杀虫剂
石材捞金之路 打好三张牌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