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资讯详情

探寻中国城市雕塑的本土模式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日期: 2011/12/9 13:38:33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进程,给城市雕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于小平认为,在城市文化的构建中,公共艺术担当着独特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视觉化、物质化、持久性的文化载体;是一种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当中的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强制性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城市雕塑可以较好地做到用视觉方式来展现地域文化、彰显城市气息。

图为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获奖作品。

中国园林资材网12月9日消息:日前,由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与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开幕,芜湖雕塑公园同时开园。本次共有参展作品66件,是从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521名艺术家的2000多件投稿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最终,经过大展艺术委员会严格评审,产生了金、银、铜奖项。

本次大展可以说是一次针对景观雕塑与公共艺术、面向国际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一时间,“城市雕塑”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古代雕塑对应的是神学时代的需要。到了20世纪,一种新的雕塑样式从西方引入到中国。从此,雕塑的使命不再是造神,而是要面对现实社会,面对新的时代需求。因此,中国雕塑在20世纪分为两部分:一是架上雕塑,主要是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二是户外雕塑,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进程,给城市雕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于小平认为,在城市文化的构建中,公共艺术担当着独特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视觉化、物质化、持久性的文化载体;是一种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当中的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强制性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城市雕塑可以较好地做到用视觉方式来展现地域文化、彰显城市气息。

图为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获奖作品。

然而,发展中的急功近利、一拥而上,产生了误区、盲区,很多城市雕塑实际上成了城市垃圾。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表示,这些问题业界已经开始反思,现在正在探索对城市雕塑新的认识、新的定位,那就是要以专业的方式来建设。他说,这次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开创者刘开渠先生的名字来命名奖项,也是体现了学会坚持的学术理念、学术态度和观点,其要点就是坚持艺术创新。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说,本次大展这种由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及专业院校密切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它具有较大的执行力度,同时也保证了它的艺术水准,是城市雕塑本土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谈到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愿景,于小平说,首先,他希望城市雕塑的发展要沿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循序渐进地来建设,不能操之过急;其次,要给艺术家更多的自主权,让其对作品负责,也可组成专家委员会来协助,在艺术表现上发表观点、提出建议;最后,希望国家给予政策上、法律法规上的支持,中心城市可以实行类似于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的方案,同时搞好配套规划,以便城市雕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兰州市安宁区龙年彩灯亮相(图)

金华:部分路灯和庭院灯养护维修

巢湖:景观灯“睁眼”到天亮困扰居民

许昌市区果皮箱频遭“黑手”(图)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鸢尾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