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用做城市雕塑的文化资源有很多,比如抗联历史、大庆铁人精神等。于美成建议,省会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策划出富有个性的哈尔滨城市雕塑整体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竖立几座有影响的雕塑。

中国园林资材网12月9日消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会议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部署,现在,省内各地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形成整个社会的共识,让人感到欣慰。”省美协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于美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每次出差从别的城市回来,下火车或下飞机,我都感到我省的城市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在城市建筑群中缺少一些艺术符号城市雕塑。现在我省各城市高楼大厦不少,但却缺少城市雕塑。”于美成不无遗憾地说,“哈尔滨是我国城市雕塑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大林公园的雕塑作品《天鹅》、《防洪胜利纪念塔》如今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80年代后,大庆、牡丹江、伊春等城市也建设了《石油之光》、《铁人王进喜》、《八女投江》、《森林之神》等优秀城市雕塑作品。虽然多年前哈尔滨也有雕塑作品竖立起来,但类型化、雷同化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情况近几年有点起色,不过与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相比,哈尔滨城市雕塑建设的脚步有些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于美成认为,城市雕塑是永久性的,我国一些城市选择雕塑切入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我省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山东青岛傍海的东海路,逶迤着一片雕塑园区,给本来简单的环境带来深厚的意味;上海城区星罗棋布的雕塑,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交融东西的文化特色;我们的近邻长春投资8亿多兴建了世界最大的长春国际雕塑公园,打造出国际雕塑城的品牌。
我省用做城市雕塑的文化资源有很多,比如抗联历史、大庆铁人精神等。于美成建议,省会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策划出富有个性的哈尔滨城市雕塑整体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竖立几座有影响的雕塑。可以配合大批建筑项目或城市绿地和街道建设,分期分批建设一批题材、体量、材料、色彩各异的雕塑。我省其他城市也应尽早召集有关专家对本地的城市雕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制定出城市设计蓝图。至于城市雕塑建设的资金问题,不妨可以采纳国内外一些城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或“百分比艺术建设”等方法。
图为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上,独具特色的古铜雕像吸引着游客。
推荐阅读:
贵州:吉祥神兽雕塑镇守筑城广场四方(图)
50米天梭矗立株洲武广西站前广场(图)
湘潭市城区亮化工程全面铺开(图)
浙江婺源实行LED路灯节能改造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