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夏天,人们不经意间可以感觉到:街头巷尾散发异味、渗漏臭水的垃圾箱不见了,不但城市街道变美了,而且空气也清新了许多。这一切,得益于丹东市垃圾收集方式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即全力推行的城市垃圾不落地的“撤箱进站”工程。
中国园林网8月16日消息:在这个夏天,人们不经意间可以感觉到:街头巷尾散发异味、渗漏臭水的垃圾箱不见了,不但城市街道变美了,而且空气也清新了许多。这一切,得益于丹东市垃圾收集方式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即全力推行的城市垃圾不落地的“撤箱进站”工程。
市民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从主要街道和自己家门口的垃圾箱由减少直至消失,他们感到环境改观的同时,也感到市委、市政府真心为民的拳拳之情。
丹东市的“撤箱进站”,自去年到今年底,将逐步撤除丹东市主城区(东起珍珠泡、西至五道河、南起滨江路、北至北部山区)范围内的垃圾箱,规划建设服务半径800米的可供集中减量化处理的垃圾收集站,目前全市已建起15座。截至7月底,全市2468个垃圾箱(桶)已有1420个从市民视野中消失,占总数的近60%。然而,计划撤箱的主城区还有509个垃圾箱难以撤除。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500多个是难啃的骨头。
难啃的骨头硬在哪?
撤箱不难,难的是建站。建垃圾收集站才是“撤箱建站”最关键的所在。
经过努力,丹东市已在城区插建垃圾收集站10余座,辐射半径已达60%的城区,元宝区已完成“撤箱进站”任务,振安区也完成了70%。相关部门已为振兴区续建选址数处,但终遭否定,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插建的合理性与居民楼区距离等因素。由于垃圾收集站的建设滞后,使得振兴区南北立交桥以西区域的撤箱进站进程放慢,啃该区“撤箱进站”这块骨头,已成为本次战役的攻坚重点。
障碍必须“扫清”
今年底全面完成丹东市预定的“撤箱进站”工程时间已进入倒计时,但出现的焦点难点问题则不容忽视。
部分居民不理解、不习惯。沙河镇街上的美伦垃圾收集站按国家环境卫生标准设置建成后,先为居民铺了小区的路,后又设大门改变行车路线,进出车辆不经小区院内。尽管如此,居民仍要求垃圾站每天只收集压缩一车垃圾,还用铁链把收集站的自动门锁上,浪费了资源。在这种干扰下,目前该垃圾站已停用,使得周边已撤箱进站的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
个别物业不配合,甚至顶着不办。记者曾追踪马路边突然堆起的垃圾发现,原来是个别物业服务单位不积极配合撤箱进站所致。有的物业对政府 “实行‘撤箱进站’区域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街道、社区保洁员自行倒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站内” 的规定不予理睬,任由小区居民在楼前或马路边堆放垃圾,对相关部门的协调决定和城管依法下达的整改通知书置若罔闻。
个别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对“撤箱进站”的意义认识不够,直接导致落实上的偏差,对其应做的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如引导居民向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弃管楼撤箱后的清运人员安排等。
攻坚阶段,上下配合很重要。市环卫处一位负责人说,政府决策“撤箱进站”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环境,为实行垃圾减量、无害化处理创造条件。对振兴区部分区域难以插建压缩式垃圾收集站现状,市环卫处将使用小型垃圾收集车填补马上全部撤箱遇到的现实问题。据悉目前已经投入40辆小型垃圾收集车,本年还将适当增加,作为“撤箱进站”的有效补充,从而保证丹东市的“撤箱进站”工程如期完成。
推荐阅读:
福州洪塘大桥60万元景观灯配件被偷 当废品卖几百
叫价八千万奇石砚台亮相云南石文化体验馆
平邑现千年“蛤蟆鳄鱼石”形象逼真
石河子赏石文化博览会落幕:成交额220万元历届最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