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在水肥一体化新技术高峰论坛上,专家和企业代表反复强调上述作物肥水管理的先进理念,竭力纠正农户传统的水肥分开实施的粗放管理方式,并指出,推广水肥一体化是系统工程,工程实施后,大部分栽培技术以及施肥理论都要发生巨大变化。
“我们只给作物施肥喝水,而不是给土壤”。
“水肥一体化关键要实现根层调控。”
中国园林网7月28日消息:7月24日上午,在水肥一体化新技术高峰论坛上,专家和企业代表反复强调上述作物肥水管理的先进理念,竭力纠正农户传统的水肥分开实施的粗放管理方式,并指出,推广水肥一体化是系统工程,工程实施后,大部分栽培技术以及施肥理论都要发生巨大变化。
增产节水节肥优势明显
自2002年起,农业部就把水肥一体化技术引入果蔬等作物栽培管理中,在全国10个省份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0万亩。直至今年,相关示范推广工作仍在继续。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示范结果显示,使用水肥一体化,经济效益可明显增加。增产方面:蔬菜15%-28%,果树10%-15%,马铃薯50%以上;增收方面:平均增加20%以上;节肥方面:果树25%-35%,蔬菜20%-30%;节水方面:果树亩节水150方,蔬菜亩节水100方。
“滴灌是生产工具,不能说只要使用滴灌,就能增产增收,这会误导农户。”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广东区域经理张宇航说,通过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产量,提高品质,保证作物均匀生长,保证作物生长的可控性。
“加强推广关键是怎么通过一次性投资,利用选肥、补贴等方式,让农民觉得物有所值。”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表示,要替农民考虑到稳产、提高品质、改善环境等几方面因素。
传统施肥理论将革新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旦使用,所有的栽培技术都要变。”陈清认为。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提出,因为土壤中水肥运动迥异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肥料品种,以至于施肥理论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滴灌是土壤和根系理疗最好的工具。”全国首家推广作物健康理疗的江门市杰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强说,通过滴施某些特殊的物质,可改良土壤,改善根际环境,活化根系,使作物健康生长,最终令作物免疫抗病,实现高产优质。
“在南方,荔枝、柑桔等容易裂果,就是由于水肥管理不恰当,用好水肥一体化便可解决。”陈清提醒道,水肥一体化技术必须结合合理的优化修剪栽培与病虫害管理体系,以及构建砧木、接穗选育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工程。
亟待总结作物养分规律
精确掌握肥水需求规律成为确保果蔬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首先,肥料、配方取决于作物的种类,其次要考虑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最后才考虑土壤中含有哪些养分。”陈清介绍,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有不同要求,要区分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可见要实现精确施肥,是非常专业的。”
果蔬类经济作物的养分规律在生产上迫切需要。“我国对经济作物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苗、育种、植保,土肥研究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的,目前数据仍不全面。”陈清说,即使部分作物养分需求数据发表后,也基本没有推广应用到生产上。而且品种、地区不一样,施肥量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公司在推广产品时,一定要试验了解当地作物养分需求。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