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在日逐走向老年的我,很乐意与一些德艺双馨的中青年美术家交朋友。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年雕塑家石村先生,就是这些年来与我有交往的德艺俱优的中青年美术家朋友之一。
中国园林网12月2日消息:这些年来,在日逐走向老年的我,很乐意与一些德艺双馨的中青年美术家交朋友。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年雕塑家石村先生,就是这些年来与我有交往的德艺俱优的中青年美术家朋友之一。石村的老师、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老雕塑家陈启南先生,既是我的老乡,又是一位令我尊敬的德高望重的中国雕塑界的前辈,他对石村的评价是:“石村为人朴实、厚道,待人真诚、友善,对雕塑艺术有一种执着和痴迷的献身精神,他用诚实、勤奋和刻苦的艺术劳动态度,在雕塑艺术创作方面作出了令人值得称赞的成绩。”在与石村的交往中,印证了陈启南对他的评语。石村在雕塑创作方面很有成绩,可是他却一直很低调。我既看重石村的为人,又喜欢他的有历史感和现实感,富于现代气息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艺术上朴实、雄浑、厚重和大气的雕塑作品。
那么,我是怎样和像石村这样德艺双馨的中青年美术家交上朋友的呢?扼要归纳起来,无外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我参加一些全国重要的美术理论研讨会的时候,听了一些中青年美术理论家的有学术品格,有理论素养的发言。又从报刊上拜读过他们的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好文章,觉得在理论上与他们在思想和心灵方面相通,有共同语言,因而与他们交上了朋友;第二种情况是,在我参观一些全国性的重要美术作品展览中,从一些重要的美术报刊上,看到了一些从艺术层面和思想内涵方面具有冲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从而使我记住了该作品与作者的名字,后来有机会见到该作品的作者本人了,才成为有交往的朋友;第三种情况是,先经由别人介绍跟我学过一段时间的雕塑,或平时就拿他们的文章,请我提意见的一些年轻学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术学院,日后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不但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好成绩,而且,继续与我保持着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我在与一些年轻有为的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们交朋友的过程之中,能从一些中青年艺术家朋友们身上,吸取朝气和勇气,减少走向老年的暮气,从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朋友身上,去学习作为老年人所越来越少,日见弱化的进取精神。使自己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可谓获益多多。

我之能与石村教授交上朋友,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先是由于石村的一系列优秀雕塑作品,给我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使他的名字为我所记住,并成为我所关注的当代中国优秀的中青年雕塑家之一。
1984年,在由文化部、建设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城雕方案展览》中,石村有《张华纪念碑》荣获优秀奖。当时我被借调到北京全国城雕规划组,担任与《首届城雕方案展》同名的学术大会秘书组的起草《会议纪要》工作。在参观方案展中,觉得石村的《张华纪念碑》艺术形式感很不错,于是就向时任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的陈启南老师,打听有关石村的情况,陈启南老师就对我说了有关石村的前面那些话。
1986年,我在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6届全国美展中,看到了石村的艺术风格朴实,在艺术形式感方面很讲究,在思想内涵方面体现了八路军“拿起枪来能打仗,手执锄头能生产”,深刻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热情讴歌了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延安大生产运动,生动而又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充满积极向上和青春活力的八路军女战士的形象,给我留下美好记忆的作品。后来,我又陆续在第8届全国美展,欣赏到了石村的雕塑语言凝重、整体和大气,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冲击力的《长城魂》;在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中,欣赏到了石村用朴实和生活化的艺术语言,富于历史感地塑造了延安时代毛泽东同志形象并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延河边上》;从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雕塑全集》中,看到了石村的大型城市雕塑《谢子长将军纪念碑》;从中宣部大型艺术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看到了石村的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富于陕北农村浓郁的生活和泥土气息,从作品中既能体现雕塑家对中国古代优秀民族民间传统的研究颇有心得,又能让欣赏者感悟到作者在雕塑艺术形式创新方面的努力成果的《赶集》。
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雕塑家,石村积极地投身于城市雕塑的创作,先后创作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的《谢子长将军》、《杜斌丞》和《艰苦创业》(合作)等一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的城市雕塑作品。而正是通过城市雕塑的媒介,使我与石村有了相识的缘份。
(来源:人民网)